大家都夸她“最会讲道理”,硚口这位女检察官真情巧解千千结

“王师傅,司法救助金已经打到您账上了,您查收一下。之前您询问的案件赔偿款的执行进展,我们帮您问过法院,估计这两天就能执行到位……”

近日,得知王师傅挂心已久的事情有了结果,硚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杜丽华连忙拨通电话向其反馈。

△2022年1月20日,杜丽华在硚口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上访群众王师傅。

真情巧解千千结

她是硚友们称道的知心人

从检三十三年,杜丽华在控告申诉检察岗位一干就是十六年,用耐心与智慧、奉献与担当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先后获评“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先进检察官”“全市平安建设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近三年来,杜丽华和同事们接待信访群众1890余人次,办理全国人大交办案件1件,办理全省“千案化解”案件3件,其中两件为长达20多年的信访积案,办理全市“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专项行动案件34件,召开听证会10次。

在她的带领下,该院5年以上的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控申科室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接待室”,还被授予武汉市“示范巾帼文明岗”“学雷锋示范点”称号。

从心蜕变

1989年大学毕业后,杜丽华来到硚口区检察院工作,从批捕、起诉、反贪等一线办案部门到控告申诉部,她的心态随着角色的转换不断发生变化。

△召开公开听证,化解信访案件(着检察制服者左为杜丽华)

杜丽华:

“在业务部门面对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检察官正气凛然。而到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上访群众,那就要像对待朋友和家人一样,倾听他们的诉求。”

“控申工作一头是党的重托,一头是群众的期盼。对待信访群众要用真情去温暖,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把信访群众当成朋友,成为杜丽华接访工作的“制胜法宝”。

2020年,杜丽华接待了因房屋继承争端前来信访的当事人徐女士。她不仅像朋友一样耐心解答徐女士对案件判决的困惑,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住所问题,为其申请司法救助,缓解生活困难,让徐女士倍感温暖。

△杜丽华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来访人员

暖心接待

“大爷您别着急,这个事情虽然不归检察院管,但您先说一说,看我能不能帮上忙……”

在工作中,杜丽华摸索出一套接待方法,善于把枯燥的法律规定变成有趣又通俗易懂的语言,同事都夸她是“最会讲道理”的人。

巧解兄弟上十年心结

Get这个好故事

邓某和鲁某本是情谊深厚的老友,却因借贷纠纷反目成仇,上访超过10年。

办案过程中,杜丽华了解到鲁某条件优渥,而邓某家境窘迫。她约见两人,借用“六尺巷”的故事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古语耐心劝导鲁某。最终,鲁某同意将10多万元的利息降至4万元。后经公开听证,二人达成和解并当场承诺息诉罢访。

听证会现场,人民监督员不由称赞“没想到,法律工作还能这么做!”

精心化访

全力推动信访纠纷“化得了”“降得下”“控得住”!

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深入研究,杜丽华带领科室大胆创新,总结出“一转二访三机制”的信访工作方法↓↓↓

一转:

转变思维方式,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化访、变孤军作战为合力攻坚、变空洞说教为解难帮困。

二访:

高度重视初访,实行带案下访。

三机制:

建立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预警研判机制和第三方参与化解机制。

△杜丽华带案下访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

Get这个好故事

十年前,涂某叔侄二人在辖区城中村开办了一家个体工厂,因借高利贷无力偿还、工厂物资被抢夺,生活陷入困境。

2019年,涂某叔侄来到硚口区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然而,时隔多年,当事人去向不明,相关证据无法查实,不符合刑事立案监督的条件。

了解缘由后,杜丽华驱车150多公里抵达涂某叔侄的家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通过微信、电话安抚其情绪,讲解司法救助的政策。同时,她将案件上报、联系当地民政局,帮助二人获得救助款,并协助涂某办理了低保。

最终,他们承诺息诉罢访,这个上访10年的信访积案彻底化解。

敢啃硬骨头,勇拔钉子案

解开“法结”更解开“心结”

为像杜丽华一样

有本领有担当有温度的

硚口检察官点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