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硚口| 迎潮而起,“天下第一街”再现新活力

街道

作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承载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记录了一座城市的发展

被称为汉口城市之根、武汉商业之源的汉正街,是汉口历史上最早的中心街道,有着550余年历史。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形成“汉口之正街”,商贾云集,交易兴盛。近几年,经过转型发展,汉正街基本实现了从“小商品市场”向“时尚汉正街”的蝶变。

1979年,汉正街103位小百货个体工商户营业获得营业执照,标志着个体经济重回经济舞台,也拉开了我国城市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

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头版社论,肯定汉正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风向标”,随后进一步发展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小商品交易市场,被商家们誉为“天下第一街”,获得“对外开放看深圳、对内搞活看汉正街”的高度评价。

一直到2008年,汉正街形成了73个专业市场,2.4万个商铺,经营面积80万平方米,年货物吞吐量150万吨,日均人流量30万人次,发展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3位个体工商户之一的“盲侠”郑举选,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汉正街在不经意的数年间,实现了从“小商品市场”向“时尚汉正街”蝶变,汉正街的城市面貌、市场业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服装产业规模超千亿元,与杭派服装、粤派服装三足鼎立。

新安九如片区有非常多的历史文化遗址,比如新安书院、红十字会旧址等,街道党工委一直致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通过努力留住更多汉正街的根。近几年,汉正街道计划将江城红领驿站、硚文化博物馆、云尚十字街等串联起来,打造具有烟火气、文化味、国际范的“汉正客厅”。

经过多年改造升级,汉正街以商业文化底蕴为基础,顺应潮流趋势,逐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集聚区大力推进商贸龙头企业数字化建设,打造消费新场景,依托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复星外滩中心等项目,对生活服务和消费场景提供数字化赋能;推进服贸商业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高标准谋划和建设数字汉正街项目,推动汉正街武汉中央服务区向数字化迈进。

过去“货到汉口活”,现在依旧如此。

2021年汉正街服饰服装博览会期间,交易额突破了100亿,最大一批订单超过20亿。同时,汉正街还不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构成了汉派服饰“研发设计在全球、展示交易在汉正街,生产制造和仓储物流在全省,终端销售辐射全国”的全产业链条。

近年,汉正街道党工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五共”路径,聚焦群众需求,激发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将区区融合理念落实落地,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的活力,共同缔造宜商宜居新家园。

石码社区、五彩社区和永茂社区,是一街之隔的三个“迷你社区”,不足0.25平方公里面积住着约1.5万居民,空闲场地十分有限,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商户又有着不同的诉求,要平衡,只能“共享”。汉正街道党工委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将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清单,共同打造家门口的共享生活圈。

在居民议事会上,大家确定了一套差异化、多功能的生活圈规划:石码社区清空原有货物堆场,打造街心花园,使周边社区居民也有锻炼场所;五彩社区依托文体小广场,规划出羽毛球、乒乓球场地,满足居民商户日常体育锻炼需求;永茂社区着力打造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为周边3个社区居民提供集中办事、学习娱乐和托老托幼服务……重新定位的各功能区,对三个社区的居民开放共享。

经过四个多月的改造,文体广场、口袋公园焕然一新,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开门营业”。居民商户们尝到了“共享”的甜头,大家的心也贴得更近了。

550多年的悠悠历史积淀“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的记忆。

新时代,汉正街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探索区区融合新路径,以“汉口之根、武汉之心、世界之窗”为目标,打造世界级滨水中央服务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