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化产业怎么统?文化单位怎么找?五经普该怎么办?

1:文化产业怎么统

(一)文化产业统计特点

      1. 文化产业统计是二次统计

     是在工业、服务业、贸易业统计基础上开展的再次统计。

     文化产业统计不设立基层报表,只有综合统计制度,用于分类、汇总和核算所涉及的企业数据。 

      2.统计对象分布广

     文化产业统计横跨三个专业、涉及156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

     统计对象包含企业法人、事业法人、文化社团和非盈利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者。

(二)文化企业统计入库

1.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小进规”。指达到一定标准后,由小微企业纳入规上企业统计范围,就是“进规纳统”(文化制造业2000万元;文化批发业2000万元,文化零售业500万元;文化服务业企业50人及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

   二是入“文化库”。指规上企业填报基本情况表(101和201表)时,行业代码、主要业务活动“1”等符合文化企业标识。被系统或人工认定为文化企业。


2.关键指标填写要规范

文化产业单位认定,是通过主要业务活动和对应的行业分类(行业代码)来判定,主要业务活动由企业自行填报,是认定基础,行业代码由统计部门编写。

(三)平常年份增加值核算方法

·年度核算,规上按“收入法”,规下为经普数据结合抽样推算。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一般情况下可按营业收入的百分比推算,如制造业的20—10%、商贸10%、服务业50%左右计算增加值。

·从2012年开始,文化产业增加值核算采取“下算一级”原则,各省由国家、各市由省统计局统一认定、核算和反馈。

2:文化单位怎么找

(一) 依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2018版共设置9大类。

文化产业活动类别可归纳为文化核心领域和文化相关领域,文化核心领域包括6个大类,文化相关领域包括3个大类。设置43个中类146个文化小类(156个行业小类)。

·熟悉43个行业中类,树立基本印象。特别是本区、本街道较多的类别,要做到心中有数。

·18个星号行业,表示该行业小类仅部分活动属于文化产业,在行业代码后加“*”做标识,并用“关键字”对文化活动内容进行说明。

·18个带“*”行业小类。包括工业4个、批发零售2个、服务业12个。

(二)哪些不属于文化产业统计范畴

凡属于农业、采矿、建筑施工、行政管理、体育、国民教育、餐饮等活动均不纳入分类,如茶叶种植、国民教育中的艺术院校、咖啡馆和酒吧等服务;

(但休闲采摘园,装饰设计公司,美术、舞蹈、音乐、书法和武术等辅导教育等均属于文化产业)

部分活动虽与文化有关,但已有完整统计体系的则不纳入,如旅游、快递服务、互联网批发、综合零售等。(景区管理?)

 (三)具体方法

1.依据标准。只能以《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为唯一标准,不能使用泛文化概念(如茶文化、酒文化)。确定一个单位是否属于文化产业,要在《分类》上对应到行业小类,否则不能作为文化产业统计对象。

2.记住中类。记下43个行业中类,特别是本区、本街道相对较多的中类,对文化产业统计范畴形成大致印象。

3.找到小类。发现疑似文化单位后,依据中类找到行业小类,判明确属文化单位。

4.准确填报。一般而言,行业分类的名称描述比较简单,而企业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1比较宽泛,很难直接对应。因此,要注意对照行业注释,以判断并准确填报企业从事的文化产业活动。

5.注意审核相邻的行业代码。对制造业、贸易业、服务业三个专业,要特别注意审核156个行业小类相近的行业类别,防止因错填主要业务活动或邻近的行业代码,造成文化单位漏统。

6.个体户认定。按行业中类认定,大个体(一般纳税人20人以上的个体户)全面调查,小个体抽样调查。

3:五经普该怎么办?

经济普查的成果“定当年、管五年”,2023年数据通过普查确定后作为基数。即2024-2027年文化产业规下单位增加值是以2023年规下单位增加值为基数测算。如果经济普查没有摸准全部文化单位的基础数据,将直接影响今后5年的总量数据。

 五经普文化产业单位认定工作重点:

·规上、规下企业

·事业单位

·有证照个体经营户

 普查年文化产业统计流程:

(1)制定普查方案、普查员培训、编制底册

(2)文化单位清查(2023年8-12月)

(3)登记准备(2023年11-12月)

(4)普查登记(2024年1-4月)

(5)文化产业数据审核与验收(2024年4-8月)

(一)基本流程

(1)单位清查(2023年8-11月)。收集部门数据,与基本单位名录库比对,生成清查底册。根据普查区地图,采集建筑物信息,逐户开展单位清查,填写清查表。

(2)入户登记(2024年1-4月)。规上企业登录“一套表”平台填报普查表,规下单位或个体户使用移动设备或网上填报。

(3)审核认定。边普查边审核边认定。2024年1-4月,各地市统计机构完成标识认定和人工审核。5月份,省级统计机构完成结果认定。5-6月份,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进行最终审定和标识,并将认定结果向各省市反馈。

(二)工作重点

1.把好比对关

比对工商、文化等部门数据,对文化事业、文化企业、文化社团等进行标记。

2.把好入户关---“望闻问切”做好入户清查工作

望:入户前看门头,入户后看产品、标识

闻:听介绍,主要了解做什么

问:询问,如果有多项业务,营业收入最高的是哪项

切:对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找到最适合业务活动描述的关键字

3.把好登记关

正确填报主要业务活动,为单位认定打好基础

(三)增加值核算方法

1.普查确定比例

·经济普查年份(定当年、管5年):根据全部文化产业单位填报的普查数据进行核算。

·非经济普查年份:规上文化企业年报增加值 + 上一年“规下单位”增加值*发展速度

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法人单位增加值 +文化个体经营户增加值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社团单位、其他单位

2.数据审核的重点

反映规模的指标:营业收入、资产总计、 支出(费用)

核算增加值的指标:

·企业:营业利润、本年折旧、应交增值税、税金及附加、应付职工薪酬

·非企业:支出(费用)、固定资产原价、工资福利支出、人员费用

(四)注意事项

2023年清查阶段,重点是抓好单位数量的比对和筛选。认真筛选比对清查底册,与2018年四经普单位数进行对比分析,区分存量单位、注销单位和新增单位,摸清单位底数。

2024年普查阶段,重点是审核认定标记,做好产业规模的初步测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