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绝大多数居民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在2021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两年过去了,新的问题逐渐浮现——改造后的小区缺少专业的物业服务,居民难以看到小区层面的“管理痕迹”,归属感不强;部分基础设施随时间老化损坏,有了“破窗效应”的苗头;社区居委会人少事杂,对物业是什么、怎么引入等问题缺乏系统了解,陷入“有心无力”的困境。
为更好激发政协委员的履职热情,助力荣东社区物业管理,共同缔造美好人居环境,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近日,区政协六角亭街道联络委组织政协委员走进荣东社区,开展物业管理进驻老旧社区协商议事活动。区政协、六角亭街道主要领导,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涛教授团队,市、区政协委员和物业代表参加了议事活动。
议事会上,荣东社区党委书记汇报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成果,并提出旧改后的小区如何加强物业管理和服务,在当前如何解决物业管理引入过程中社区居民配合度不高的实际问题。委员们自身作为不同小区的业主,积极建言献策,他们在发言中认为居民和物业管理普遍存在信任障碍,需要化解。旧改后的小区物业管理和服务需要小区居民认可和认同,居民有了获得感,才会愿意交费,物业管理和服务收费标准要有依据,要多宣传、多沟通、多协商。
陈涛教授以“三和光谷道”小区物业管理为例分享了一个成功经验。该小区采用物业管理酬金制,通过创立红色业务会+业委会秘书机制推进物业费公开透明流动。业委会成立公共账号收缴和管理物业费,根据物业服务质量,按约定数额提取酬金支付给物业公司,其余全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支出,成本定价,以支定收。这一举措打消了居民“物业费去哪儿”的困惑,一方面增进了居民对物业服务企业的信任,另一方面倒逼物业服务企业提升服务质量。
会议指出,要捋清社区、物业、业主委员会三者之间的责任关系,促进物业服务与物业提供标准化服务之间的良性运转,推动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融合并进,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会议强调,此次协商活动围绕协商主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物业管理“为什么”和“怎么做”。荣东社区是开放式小区,一直以来缺少专业物业管理。居民习惯了大事小事全部找社区,要扭转这一认知,让居民深度参与进来,需要各方的努力。物业管理酬金制服务是一种创新模式,加强了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各方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边界,值得尝试和推广。
下一步,六角亭街道将指导社区根据协商会议大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做好与居民的沟通商量,抓好宣传落实工作,尽快形成各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将继续扩大“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覆盖面,努力实现基层协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实效化,推动协商议事工作持续走深走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