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降温,家庭医生的电话就打过来了,提醒我来量血压、面诊,帮我调药。气温变化、血压波动、身体不适,家庭医生团队时时牵挂,不仅调好了身体,还得到一份适合我体质的膳食调理方案。
近日,65岁的居民王俊萍来到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调药。中秋国庆假期,硚口基层医疗单位暖心服务不打烊,开设特色服务门诊,细化服务举措,全方位守护百姓健康。
贴近居民需求
开设新型门诊
在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门诊、慢性病中医管理门诊、慢阻肺项目管理及呼吸专科等新型门诊正在接诊,居民常见病治疗、慢性病调理轻松找到对症门诊。
▲居民在中医康复门诊找中医张斌治疗
在中心慢性病中医管理门诊里,最近头晕的65岁居民齐敏正在找中医余扬青拿脉。余扬青为其诊查后,针对齐奶奶自身发病和体质特点,运用热敷、针灸、艾灸等办法改善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荣华中心该门诊发挥中医中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治疗方面的优势,融合西方的健康管理手段,构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对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肿瘤等慢性病进行有效防控。
此外,中心还开设了糖尿病中医管理门诊、肺结节中医管理门诊、睡眠中医管理门诊、慢性肾病中医管理门诊4个中医慢性病特色门诊,提供特色敷贴10余种,中医适宜技术12种。
▲中心伤口护理团队上门服务卧床居民
卧床患者预约服务
护理团队立即上门
为充分考虑到慢性病、老年人等服务群体的健康问题及护理需求,硚口区荣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社区护理专家团队”,确立了以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和专科护理等为核心的全周期特色社区护理服务。该门诊结合“e护到家平台”,由“国际伤口护理师”肖泉英护理团队提供服务。
李奶奶的老伴67岁,脑梗后一直卧床,身体有留置胃管和留置导尿管,骶尾部和左侧髋关节处有两处压疮,压疮面积约有大小2厘米×3厘米,目前创面干燥,处于恢复期。家人通过e护到家平台,预约了肖泉英护理团队的服务后,专业护理团队上门为她进行专业的伤口护理。医生陶慧和护士唐燕缓缓扶着老人,轻轻翻身,用水凝胶敷料溶解干痂,再用水胶体敷料外敷保护创面,让伤口保持湿性状态,促进伤口愈合,整个过程慢且精细,没有让老人感觉到一丝不适。
微信预约就诊
患者准时找到专家
▲居民预约到针灸专家号,彭锐教授为其治疗去痛
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微信群分时段预约的方式,让患者能够按时准点找到中医大咖进行诊疗。患者刘先生就是通过微信群预约,按时到中心找骨伤科专家彭锐教授进行诊疗。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也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
在现场,45岁的刘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微信群预约信息。他告诉记者:“以前到大医院看病,需要排队等待很长时间。现在通过微信群预约,我可以直接找到专家进行治疗,非常方便。”“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微信群里,医护人员常会分享应季健康养生小贴士,随时呼应居民的健康需求,将预约、科普、问答等服务做实做细。
充满人文温度
不仅看病还提供健康膳食方案
工作之余,国家人文医学培训师、市第四医院医生魏忠涛为中心医务人员开展《做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培训。
除了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外,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注重提升医务人员的人文医学素养。中心邀请了国家人文医学培训师、武汉市第四医院的魏忠涛医生为中心医务人员开展《做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的医患沟通培训。通过培训,医务人员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更加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让医学充满人文温度。
70岁的王先生在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感受到医务人员的关怀和温暖。他说:“医务人员会仔细询问我的病情和生活方式,根据季节变化和饮食习惯给我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建议,设身处地提供细致的调理方案,医生很用心,我也感觉很贴心。”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张中心家庭医生团队送给他的秋季健康膳食方案,根据他的体质给出关于百合杏仁粥、山芋粥等餐饮菜谱和做法,让他倍感温暖。
硚口区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群众的健康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把健康服务跟进落实落细,通过优化流程,靠前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通过对诊疗服务全要素、全流程的梳理和优化,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硚口基层医疗单位将持续以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