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汉市硚口区总工会着眼群众需求,深入开展“建会建家·共同缔造”行动,在“引、建、管”三个方面出实招、下真功,切实把工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服务效能,努力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彰显新时代工会作为。
答好矢志不渝跟党走政治题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论述摘编》,围绕“引”字下功夫,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群众矢志不渝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
学习教育“引”。利用社区职工之家、职工大讲堂,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同社区联合举办“礼赞二十大,悦读新时代”“玫瑰书香”等系列读书活动。开展以学习弘扬“工运精神”为重点的革命传统教育,引导职工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硚口区总工会举办社区工会主席培训班
结合业务“引”。注重业务培训和学习教育相结合,举办全区工会干部技能培训班和专题培训班。通过“走出去研、请进来讲、比学中悟”等方式,不断提高工会工作者建会建制、建家安家、财务经审等业务能力。夯实工会干部联基层工会、联职工群众、联劳模工匠“三联”机制,加强工会对街道、社区等基层治理单元的工作联系。
劳模示范“引”。在硚口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和各基层工会组织开设“中国梦·劳动美”视频专栏,弘扬“三个精神”,厚植先模文化。开展“劳模话成长”故事汇活动,讲好奋斗故事,引导职工群众见贤思齐、拼搏赶超。建立先模人才库,拍摄劳模宣传片,设置先模长廊,彰显先模群星效应。加大政治关爱,2023年荣东社区书记潘丽娟被评为武汉市劳模,汉正街石码社区书记韩小琴获评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答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挑战题
按照“六有”(有依法选举的工会主席、有独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有服务职工的活动载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有自主管理的工会经费、有会员满意的工作绩效)目标,全面提升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
基层组织全面建。在全区形成街道工会-社区工会联合会-企业、园区、楼宇、商圈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在党建引领下的群众自治格局中,实现社区干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群体有效覆盖,推动工会组织覆盖渗透到基层治理单元,进一步完善工会组织体系。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兜底建。通过对所属11个街道和49家企业专题调研,完成《硚口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调研报告》。在区委、区政府支持下,制定下发《硚口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针对全区既没有平台企业,也没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情况,以全流程对接、全周期指导、全时段服务,有困必解、有疑必复、有需必应“三全三必”新模式,帮助指导社区工会联合会以“兜底建”方式,吸引528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有效地将工作难点变为工作支点。
六角亭街道区域职工之家
共同缔造创新建。为了让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共同缔造试点小区和周边社区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切身感受到工会组织带来的“家门口”温暖,区总工会投入建设资金60余万元,建成运行六角亭街道区域职工之家,设接待、宣传教育、多功能活动、咨询服务、生活服务等5大功能区,集建会指导、会籍管理、理论学习、技能提升、创新创业、法律咨询、健康关爱、心理调适、文体活动、联谊交流、扶贫帮困、暖心服务等12个实体平台,可同时辐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4000多人,做到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活动。工会协理员、社区志愿者、受益群体和社会组织四方共管运行,使职工之家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
答好服务职工
维护群众权益必答题
职工兼具社区居民身份,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建立完善普惠共享服务网络,构建纵向到企业、横向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保障维权贴心“管”。按照“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积极融入社区综合治理,深入推动“法院+工会”“人社+工会”“法律援助+工会”等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模式向社区、企业延伸,建立驻家、驻园区、驻企工作站,推进诉、调、裁、援一体化运作。深入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活动,坚持法律宣传、法律咨询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
硚口区总工会2023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
纾困帮扶暖心“管”。针对困难职工新需求,探索因人施策的精准帮扶、个性帮扶机制。持续做好“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职工四季帮扶品牌。社区工会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就业援助、助学援助、法律援助、心理援助等帮扶为重点,办理辖区内的困难职工救助事项,把工会组织服务送到职工群众“家门口”。按照企业、社区双向服务职工需要,建立联动机制,整合社会资源,深化“心灵护航”职工心理关爱活动,推出心理健康服务“菜单”,实现职工“点单”、工会“送单”个性服务。
便民服务真心“管”。按照“以服务换服务、抓服务促治理”的理念,用心用情积极融入社区整体规划和建设,汇集社会资源,撬动市场资源,凸显“工”字色彩,在全区共同建成123家爱心驿站、母婴室、托管班、职工书屋、职工心灵加油站等5类微阵地,基本实现属地化、普惠化、便利化服务,工会服务由企事业单位职工向广大社区职工群众延伸覆盖,使退休职工等老龄群体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受益。倡导职工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社区基层治理和服务,让职工群众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共享资源和服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