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爹,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降压药有吃吗?身体还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五一前夕,民意社区中医文化节当天,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罗浩现场坐诊,热情地招呼居民们问诊看病,遇到血压偏高的居民,罗医生耐心的询问居民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细致记录下患者的病情数据。像这样的义诊活动,并不是该中心第一次举办。
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前身是“宝善联合诊所”,始建于1953年。2003年,为配合医疗改革和基层医疗布局,迁至六角亭街,并更名为硚口区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了解,六角亭街属于典型的老旧街区,7个社区共有65岁以上常住老人2781人,孤居老人184人。近年来,为解决好辖区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看病问题,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合利用辖区优质医疗资源,成立医养融合康复服务中心,打造特色家庭医生团队,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让就医群众暖心舒心。
借势优质医疗资源
小“中心”也有大舞台
2004年,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临床医疗专业的罗浩,入职六角亭街社卫中心前身“硚口区宝善医院”,成为当时该医院第一个全日制本科的执业医师,在这样的基层医疗的岗位上,罗医生一干就是20年。20年来,他既是“中心”日常诊疗骨干,也是被外派的“常客”,参与过对口支援汶川地震救援、2008年抗击冰雪灾害等重大任务。
2018年,罗浩被任命为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打开地图不难发现,以“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中心起点,15分钟车程范围内,可到达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身处数家三甲医院夹缝 “中心”, 作为一家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求生存求发展?如何打出特色呢?
首先是充分利用辖区医疗资源,特聘武汉市第一医院康复科马艳主任在中心坐诊开设“马艳工作室”, 并邀请同济医院口腔科技术指导和下沉坐诊,开设“同济口腔工作室”, 经过多年稳步发展,中心服务质量逐渐得到居民认可。
其次是错位发展,六角亭街老年人群多,社区康养服务存在很大的市场缺口。为做好居民健康长效管理和及时救助,罗浩牵头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可穿戴设备等数字化手段,构建“智慧养老云平台”,对老人健康进行连续动态的科学管理。2020年12月,中心正式获批国家智慧医养模式试点单位,2021年中心成功申办武汉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2023年4月,荣东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站建成,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慧医养体系在探索实践中不断进行更新迭代。
不忘初心,扎根基层。罗浩用专业和坚持深耕基层医疗热土,向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传承深厚中医文化
创新发展再续新章
“梅医生,谢谢你咧,我感觉肩颈舒服多了。”
“不客气,回家后注意不要马上洗澡,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梅海涛边取下患者肩部的火罐,边细致叮嘱患者回家后需注意的事项。
梅海涛是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针灸科主任,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针灸专业已有40余年,其曾祖父梅鸿宾是晚清著名中医,祖父梅业儒为河南名医,父亲梅忠英湖北名医,他在家传独特针灸技术基础上与新的中医技术浮针治疗相结合,浮针和拔火罐等中医疗法,是硚口区中医药的“尖板眼”。2009年,梅海涛成为硚口区唯一上榜的“我身边的好医生”,在2010年又被评为硚口区十大名老中医。
六角亭街的中医药历史文化深厚,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自明末汉口开埠以来,各地药帮就来到汉正街摆摊卖药。各路药商、行帮、会馆汇聚于此,药铺林立,声名远播,被中草药香熏缭的药帮巷逐渐成为中药江湖的传说。随着药帮巷的发展,清康熙二十八年,当地药材商集资新建了药王庙,药帮人对药王孙思邈的缅怀与感恩,都深藏于此。
如今,虽已不见药王庙的踪迹,药王庙的中医药精神却由六角亭街社卫中心传承到现在。除梅海涛这样的名医外,六角亭街社卫中心近年来不断引进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把培育社区全科医生,中医、中西医结合人才作为社区医院队伍建设的重心,积极探索及开展中医药社区服务工作,“软件”和“硬件”建设同步实施,服务水平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基本满足了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在六角亭街民意社区,有一个忙碌的身影总是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她就是扎根在最基层的家庭医生——张艳容,今年是她扎根基层的第十八年。
作为一名在社区的家庭医生,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是休息还是上班,白天还是晚上,只要居民有需求,她都会第一时间回复。每周三是张艳容的固定巡诊日,她提着医药箱、身着白大褂穿梭在社区里,为患者进行基础检查,还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今年除夕前夜,张艳容接到求助电话,求助人张爷爷曾经中风过,一直独居在家,是张艳容团队的重点关注对象。张艳容立刻上门为老人进行了一系列检查,并耐心安抚疏导平复老人情绪,细致查看老人身体状况,迅速缓解老人的不适。
辖区一位婆婆年龄教大,基础疾病多,且因为糖尿病导致失明,生活和行动不便。一次意外,婆婆在家中擦伤手臂,急需医生上门清创换药,当时还是夏天,张艳容立即背上医药箱前往婆婆家中,为婆婆清理伤口。炎热的天气下,汗水浸湿了张艳容的白大褂,她却没有抱怨过一句。在张医生的悉心照料下,很快,婆婆手臂上的伤口就愈合了。
“谢谢你,张医生,大老远跑过来帮我看病。”这是张艳容工作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精湛的医术和微笑的服务让居民们记住了“张艳容”这个名字。渐渐的,居民越来越多,信任也越来越多,家庭医生团队也成为了辖区居民们的健康守门人。
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打破距离,六角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足自身特色,整合辖区卫生健康资源,充实全科医生人才储备,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框架,探索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小病不出社区,康复不出社区”的就医格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