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即骑、停取方便、穿巷避堵的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代步工具的“首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层出不穷,时刻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和单车企业的智慧。
近年来,在共同缔造理念引领下,硚口城管独创“一核三级”单车工作法,各方力量齐抓共管,标本兼治,硚口区单车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复苏、“城市漫游”(citywalk)等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兴起,共享单车“两轮经济”持续火热。硚口城管探索共享单车共管共治新模式,巧妙运用“一题一策”破解各类共享单车难题。
管好小车轮,增添文明范儿!
每当夜幕降临,硚口区六角亭街道民意四路的夜市升腾起浓浓的人间烟火,家家户户食客盈门、觥筹交错,热闹非凡。热辣滚烫的夜生活,不断释放武汉的经济活力。
而此时,原本整齐有序的共享单车“队形”却悄然变乱了。究其原因,夜市一条街生意红火,食客们骑车从四面八方赶来,短时间内造成单车“淤积”。潮汐现象波及周边的汉正街地铁站、恒隆广场等处。同时,外摆宵夜摊常常摆进了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区域,有些食客无奈将单车停到车行道上,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单车运维人员在清理车行道上的共享单车
六角亭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夜间巡查时发现此问题,立即与硚口城管单车专班共同分析研判,寻找解决办法。
“长期的单车治理经验告诉我们,精准化、闭环式的治理手段,才能畅通单车转运的‘血管’,从而让车辆摆放的疏密形成动态平衡。”硚口区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张涛思索着,“按照这个思路,城管、街道、企业联手打造‘夜间停放点’和‘中转站’,从‘缓冲点’到‘蓄水池’,逐级‘稀释’淤积的单车。”
▲同一条街道,分时段动态管理共享单车
根据实地调研,科学划定游艺东巷、民意上街、中山大道3个“夜间停放点”作为单车“缓冲点”,共可停放单车近百辆。
▲科学设置“夜间停放点”
距离这三个“夜间停放点”仅几分钟车程的顺道街天翔灯饰商城停车场内,还有一处600多平方米的单车中转站,可同时容纳上千辆共享单车。
当夜间停放点的车辆数量达到上限或者数量不足时,运维人员立即在停车点和停车场之间来回补给或疏散车辆,形成十分高效的单车流动闭环。
“没有这个蓄水池之前,我们最远要把单车运到几十公里远的中转站,来回耗时两个小时。”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感叹道,“夜市旁边就近设立的单车中转站,转运一趟最多40分钟,效率提高两倍多。”
▲共享单车“蓄水池”,化解“远水解不了近渴”之困
“夜市激发出的消费活力来之不易,我们多部门联动,治理单车停放的突出问题,助力经济繁荣发展。”六角亭街道公管办负责人吴智丹欣慰地说道。
数月前,汉正街的背街窄巷、无物业的老旧小区、商城的过道旁,总会出现共享单车的身影,甚至有人给单车加装地锁占车位。
“我们经常根据定位找到附近,但依然无法看到共享单车的身影。”共享单车运维人员无奈地说,“因为有些车辆被人搬到了楼上,很难找到,蛮伤脑筋!”
金昌商业城的商户李先生叹息道:“每天商城里南来北往那么多人,有人把共享单车搬进去,轻则影响我们上下货,重则堵住消防通道,让人很担心。”
▲共享单车被人骑进商城内
汉正街道公管办负责人邵建铭严厉地说:“这种加设私锁、放进消防通道、独享便利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损害市民用车权益,侵害单车企业财产权,还触碰了法律底线。”
为此,硚口城管单车专班联合汉正街道公管办,与金昌商业城物业召开现场办公会,并建议物业加大巡查力度,借用汉正街的板车力量,将被困于商城的单车运输至商城门口,再由单车企业接力,把单车按序摆放在电子围栏区域。
▲综合执法大队现场办公会,解决共享单车突出问题
此外,针对社区背巷里的单车,硚口城管联合汉正街道、单车企业、辖区商户代表、居民志愿者召开协商议事会,每周开展两次“净巷行动”,破解“僵尸车”难题。
▲城管进社区,构建共建共管新格局
在永茂社区,通过“红色积分”引领单车治理,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清巷行动”,发挥熟悉地形的优势协助找寻“僵尸单车”,获得相应的积分兑换骑行月卡,切实以“小积分”兑换“大文明”。
▲发动志愿者力量,让“僵尸车”复活
美团单车硚口片区运营负责人肖福宝高兴地说:“非常感谢志愿者,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单车的私占率从之前的一百多辆迅速降至十几辆,既提高单车的使用率,又美化大家的居住环境。”
“我们‘单车猎人’的愿望就是,市民们不断提高素质,让我们今后‘无猎可打’,社区越来越干净整洁!”社区志愿者感言。
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下足“绣花功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近年来,硚口区创新举措,激发区域经济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硚口路的越秀,集商场、写字楼、住宅为一体,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各类活动频繁举行,人流量激增,给单车治理提出了“新课题”。
▲越秀的建筑群与共享单车共同演绎都市繁华
“今年4月份,我们发现越秀财富中心写字楼路口经常出现不定期单车淤积的情况。”硚口城管单车专班负责人王武胜回忆道,“我们打造‘一核三极’单车方法2.0版本,对区内重点区域的共享单车清运实现‘零距离’。”
建立“越秀共享单车”微信群,打造“一核”——单车企业片长、“三极”——执法大队指挥室、路面巡查执法人员、共治单位等各方力量的协同工作共同体。
▲硚口区独创“一核三极”单车工作法
“以前,因为没有沟通平台,越秀物业和单车企业各自为阵,单车清淤存在延时情况。”王武胜介绍,“现在有了单车群,物业把淤积点位和照片发到群里,单车清运师傅5分钟内响应,15分钟内处置完毕,效率提升数倍。”
▲运维人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各部门紧密协作
随后,硚口城管单车专班将越秀单车协作模式复制至同济医院、武胜路凯德、大武汉家装、红旗村小学……营造重点区域文明出行良好环境。
近日,市民在中山大道一处地铁口附近借车还车时,发现共享单车按照美团黄与哈啰蓝分开摆放,显得十分清爽,专业术语叫“分色摆放”。其实不光中山大道,在硚口其他具备条件的主干道上,也都实施了分色摆放,那一排排分色摆放、整齐划一的共享单车完美融入城市美景,成为硚口一道靓丽文明的风景线。
▲分色摆放,气势如虹
分色摆放的背后,是两家公司运维人员不分你我,协力清理的结果。肖福宝感触很深:“硚口城管单车专班很有格局,经常跟我们两家公司沟通,希望我们在清运过程中,不能只‘扫自家门前雪’,而是见车摆车,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政务中心门口常常上演运维“接力”
在硚口政务中心附近,两家单车公司的“共治共享”效果初显。因为硚口政务中心位于古田三路与四路轻轨站之间,因此共享单车成为办事群众下轻轨后接棒“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交通工具,导致硚口政务中心附近时常有单车淤积。
“当运维人员发现有单车淤积,前往淤积点位的‘在途时间’其实很耽误时间。此时,两个公司的运维人员会根据自己当时所在的点位,相互沟通协调,按照就近原则,距离淤积点位最近的师傅会快速前往目的地,把所有单车摆放整齐、不占用机动车道、不影响市民出行。”肖福宝高兴地说:“这样既保持了硚口窗口的良好形象,师傅们也轻松很多,尤其是酷暑天气,站在户外就大汗淋漓,师傅们节省奔波时间,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摆放清运环节。”
▲运维师傅互帮互助,让人如沐春风
张涛谈道:“我们常跟单车企业说,路面上的单车摆放不整齐,既影响单车的企业形象,也影响硚口区乃至武汉市的市容环境。所以两家公司的运维人员要互相帮助,提质增效,才能实现共赢。”
“摆风”彰显“民风”
硚口城管通过多方面聚力
精细化研判、智慧化管理
标准化推进、人性化惠民等实施举措
使共治共享单车的“同心圆”
在执法管理实践中与时俱进的绘制成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