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条街道:
东起武胜路,西至崇仁路,
北邻京汉大道,南到中山大道。
有1998年成立的武汉市最大的集邮市场,
还分布了多家深受市民欢迎的
特色小吃及餐饮。
茶文化、收藏文化、书香文化、
美食文化在这里落地生根。
荣华街,正全力打造居民生活更便利、社区服务更优质、文化活动更丰富的生活新图景。
荣华街中山社区“要服务的居民多,但社区阵地小”,玉带社区“阵地大,但是社区小资源少”,针对这个问题,荣华街道提出以这两个社区为“毗邻党建”试点社区,探索“毗邻党建”引领打造“完整社区”的建议。
毗邻党建,是指在不同行政隶属关系的毗邻地区,通过跨区域的党建引领,以提升跨区域治理整体效能的一种跨区域党建模式。
中山社区是三千多户老旧大社区,玉带社区是新建的一千户不到的物业小区,两社区仅一条小路相隔,社区居民本就来往频繁,作为“毗邻党建”试点社区群众基础较好。荣华街道成立“中山玉带联合党支部”,每月开展一次联合支部主题党日;实行“轮值书记”制度;制定年度“毗邻党建”项目方案,确定共同打造的项目。
两个社区共同修建了一个340平方米的充电电动车棚,解决居民充电难题;玉带社区作为新建物业小区,有设备齐全的534平方米活动场所,两个社区一起依靠阵地打造联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山社区辖区各类餐饮、超市等便民服务丰富,还有硚口公园,也极大方便了玉带社区居民生活。通过“毗邻党建”模式,新旧两个社区相互融合,共享服务资源、共同参与活动,形成了“完整社区”的治理样本。
荣华街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试点,通过搭建民情恳谈会、意见征集会、上门入户发放调研问卷、网格群等平台,收集民需、汇集民智,规范旧改流程,畅通决策机制,探索决策共谋新途径。
街道成立老旧小区分指挥部,把房管局、街道各职能科室、设计公司、建设公司等纳入指挥体系,明确各方职责。把老旧改造项目决定权交给群众,通过多次召开民情恳谈会,畅通民意渠道,坚持问计于民,居民与老旧小区设计公司面对面,由居民决定需要改造的项目。邀请人大、政协委员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建设中来,合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进展。通过市民热线和网格群梳理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将居民诉求动态调整纳入旧改项目中,将居民愿景变成现实,真正做到“民呼我应”,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做到“居民说了算”。
为维护老旧小区改造成果,提高老旧小区物业专业化服务接管率,依托街道环卫所成立市场化运营的清洁服务公司,在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后进驻小区,接管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为老旧小区提供保洁、保緑、保安全等基础物业服务。
汉口茶市的江湖地位源于武汉的“茶”历史,它是茶马古道的发祥地,一度成为闻名欧洲的“东方茶港”。两江交汇、诸茶云集,硚口区是武汉最为传统和集中的茶产业聚集地,作为老汉口品茶喝茶买茶的传统汉口茶市,崇仁路一片多年来始终四方来客,茶香氤氲。
近年,传统茶产业通过转型升级,以茶为媒,赋能增效,大力宣传推广,打响品牌知名度,不断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融合,激活区域经济增长。“更新”给崇仁路连成片的茶叶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茶一代稳扎稳打;想做时代弄潮儿的茶二代从茶品包装开始进行“改造”,和“茶”有关的上下产业链得以无限延伸;外来的经营者另辟蹊径,成立高端商务茶会所,经营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的茶馆。
今天,紧跟时代潮流的茶商开通直播平台,带货的同时还跟粉丝聊茶文化的渊源。除了茶叶的批零兼售,他们更关注茶客的消费体验,茶铺里有茶室,茶楼上有茶具,饮茶完后还有茶食,买茶的同时说不准就看中一盏精巧的茶灯带回家。
立足硚口茶叶文化优势,深入参与挖掘茶叶创意,讲好硚口茶叶故事,以茶兴业,以茶扬名,助推硚口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荣华街道将继续立足实际服务群众,切实发挥“党建共同体”引领力和凝聚力,在老旧小区改造上做文章,在党建引领上寻找新路径,在汉口茶市里探索新思路,共同缔造幸福生活和美好家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