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饭的年轻人,盯上了家门口的老年幸福食堂

在武汉,

如果一餐饭有15块的预算,

一个打工人能吃点啥?

点外卖?

——抠抠搜搜的在外卖平台上徘徊半小时,大概率吃到的可能是料理包和预制菜。

带饭党?

——吃饭时的愉悦是一时的,打扫的痛苦是持续性的,做饭时满地狼藉的厨房是心中永远的痛。

下馆子?

——苍蝇馆子卫生条件堪忧,高档餐厅干瘪荷包在尖叫。

拒绝吃饭“内耗”,打开新思路,一人食的饭菜做起来的困难,让不想做饭又想吃新鲜饭的年轻人,盯上了家门口的老年幸福食堂。

红烧鱼块、素炒藕丁、粉蒸肉、蒜薹炒肉……

第一次去老年幸福食堂的年轻人,往往会被其便宜好吃的划算程度震撼到。

中午时分,硚口区韩家墩街道,简易社区幸福食堂里,20种菜品,1.5元/两,称重计量,荤素搭配下来,人均消费10-12元不等。

食堂整体装修简单低调,能容纳下九桌人同时吃饭,内置的厨房宽敞明亮,师傅的刀工干净利落,使用的菜品均是当天购入,当天售完,可谓是物美价廉,干净卫生。

简易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由武汉福康医养融合医院运营承办,据食堂相关负责人舒中军介绍,“食堂隔壁就是韩家墩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我们每天都做定制餐给老人们送过去,堂食的人群既包括周边社区的居民、老人,也有附近上班的职工。”

主打一个经济实惠,好吃不贵,真材实料,津津有味。

我家就住附近,家中老人孩子下楼走几步就能用餐,又方便又实惠,更好的是,菜品的种类很多,比起很多企业的食堂有更多选择,食材新鲜丰富,省去买菜做饭的时间,还不用打扫。”

——今年三十出头的张琤已经在这边办卡很久了

“我们这里最高峰用餐人数能到100-200人,社会面用餐人群占比逐渐增高,在总用餐人群中占到了大概55%,年轻人过来用餐的越来越多,好评也是越来越多。”舒中军自豪的说到。“我们对幸福食堂的经营也越来越有信心。”

如今,反向消费已经打开了年轻人的消费思路,对不少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把社区老年幸福食堂当做覆盖全武汉的国营连锁餐厅,就找到了都市生存的省钱密码,也找到了异地生活中家的味道和温暖。

第一次去汉中街道长寿社区老年幸福食堂的人,很难不被厨房里的炒菜机器人吸引目光。

放入原材料,选择,设置,翻炒,加盐,继续翻炒,出锅——在后厨看到,“炒菜机器人”正在工作,一连串的操作让人目不暇接。

操作显示屏上,可以设置口味、火候等,还会精确显示完成一道菜品所需要的烹饪时间,“调味料”区域包括食用油、酱油等,在烹饪中点击电子显示屏就可以精准投料。工作人员只需将配比好的菜品原料放进机器,再启动机器,炒菜机器人就会自动开始操作。

长寿社区幸福食堂负责人吕婷介绍,“包含长寿社区幸福食堂在内,我们负责硚口区双墩社区、申新社区等4个社区幸福食堂。”为了便于管理,该运营方依托易家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筹建净菜加工中心,按照采购-洗切-封装标准规范化流程,专车保鲜配送到各个幸福食堂网点,由智能炒菜机器人加工成品,形成统一完整的“1+N”小型供应链。

听到我们在聊食堂,隔壁桌一个小伙子热情的搭了几句,“这边批量出餐效率高,拿的快,价格实惠,口味清淡有营养,中午下午都营业,我们长期在这里订餐,基本都是十份起送。”他是郑氏骨科医院的职工,几乎每天下午都代表医院过来领餐。

在这里,两荤两素,60周岁以上的老人7元,社会面收费10元,除了固定套餐还有小碗菜5元一份可供选择。

正好碰上几个年轻人混在老人堆里排队打饭,两个人点了两个两荤两素固定套餐,加一份小碗菜,一共也才花了25元。

之前都是自己带饭上班,老点外卖太贵。发现这家社区老年幸福食堂营业的时候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过来的,后来觉得很不错,明档炒菜,用料也干净,老人来吃有优惠,我们来吃就正常付钱,主要是健康方便。”

——她们说

优惠的价格让居民拍掌叫好,科技与“狠活”的完美结合,操作的安全性、食谱的精准度、菜肴的标准化,技术赋能让智慧食堂落地生根,成为年轻人和企业的订餐优选。

社区老年幸福食堂为什么吸引了年轻人?

性价比高、干净卫生、质量保障,面积不大的一间间食堂,承载着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始发于关照老年人的初心,进而向年轻人延伸服务。

在整洁宽敞的食堂里,老人们边拉家常,边挑选菜品,吃完饭还能在这里看电视、跳会舞、打会牌,其乐融融的氛围,给一直处在高压环境之下的年轻人带来片刻松弛。

在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老年幸福食堂,不少老人没到饭点就带着饭盒过来了,颐嘉乐老年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把炒好的菜品端出来,两荤一素的套餐从六个菜品中自行选择。

这里的规模不算大,选择堂食的人也比较少,很多打饭的居民都是把饭菜打包走,吃完再约着过来活动。

我今年七十多了,儿女都不在身边,平时一个人在家,社区开设的幸福食堂很方便,解决了做饭的‘大麻烦’,在这吃饭也非常开心,能认识了很多同龄人,和大家伙聊聊天,吃完我就会在这里打会牌,再回去休息。”

——家住荣东社区的陈奶奶说道

有些常来社区吃饭的年轻志愿者们,和老人们成为了好朋友,结成了“饭搭子”。“我几乎每天都是这个饭点来吃饭,每次都能碰到好多爷爷奶奶,我和他们的孙子孙女差不多年纪,大家慢慢相处熟悉起来后, 除了一起吃饭,也经常在周末时间去看望他们。”二十岁出头的小张说。

社区老年幸福食堂不仅仅是家门口的“烟火气”,也承载了这座城市的“人情味”,服务对象覆盖了社区全年龄段的居民,且运行模式完全趋向于社会化餐饮,真正体现了“家门口的大食堂”的意义,聚拢了年轻人、老年人两拨年龄悬殊的人群,成为社区赋能的重要载体。

散落在城市里的社区老年幸福食堂,让烟火气中腾升出幸福的味道。

幸福食堂存在的目的既是“好吃”,也是在可控的范围内让每个人都能“吃好”。

不少年轻人所期待的也不过是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好吃饭、好好生活的解法,让自己的心和胃能得到来自食物的抚慰,多吃上几顿好吃不贵、没有套路的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