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引导全区党员干部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提升能力水平、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对标争先行动,区委直属机关工委现开辟【“对标争先促转型”机关党组织书记谈】专栏,刊发部分单位党组织书记系列文章,以先锋之智凝聚发展合力,以奋进之姿勇担支点使命,为大力推动“四个转型”、加快建设“三个先行示范”贡献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 提升整体效能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区委两新工委书记
李应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工作事关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区委社会工作部成立以来,以“体制机制建设年”为抓手,聚焦“三大任务”,实施“八项行动”,推动全区社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对标杭州市上城区,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社会治理转型上谈几点感悟。
上城区以“最美红巷”建设为抓手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经验值得借鉴:数字赋能治理升级。利用智能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平台和数字智能算法为社会治理提供效率支撑。多元共治协同参与。打造“一呼百应”社会共治体系,发挥多元社会主体力量。空间改造服务优化。整合资源办好民生实事,营建未来社区场景,提供嵌入式养老托育服务。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围绕推动“四个转型”的要求,区委社会工作部将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突出政治引领,强化党对社会工作全面领导。完善工作体系,加强总体谋划、统筹协调、督办落实,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区委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部门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协同配合、街道(开发区)属地管理、全社会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工作格局。夯实基层基础,建好工作联系点,摸清各类组织和群体现状,举办专题培训选优训强社会工作骨干队伍。
突出服务管理,提升新兴领域党建水平。激活发展新动能。建好4个产业集聚区,探索产业链党建,建强“链”上组织、集聚“链”上资源、做精“链”上服务。建立管理新常态。压实区级行业主管部门业务指导、行业监管和党建责任;优化行业结构布局,深化“四服务、五助力”活动。凝聚治理新力量。提档升级暖“新”服务平台,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把“管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力量”。
突出共建共治,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强化组织功能。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资源共享、深化党员下沉、汇集社会治理力量。优化治理平台。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培育零距离、有温度、高品质的社区党群服务新生态,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加强“数智”建设。探索“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应用场景,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民生服务精准化、问题处置协同化。
突出常态长效,做好凝聚服务群众工作。凝心聚力推进志愿服务。强化“党员+志愿”引领作用,倡导党员带头开展志愿服务;发挥“社工+志愿”专业优势,培育专业队伍;放大“模范+志愿”榜样力量,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治理转型发展的实际行动。做好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构建社会工作部门指导、各方积极参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机制,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力维护群众利益。
推进“三大转变” 谱写城市更新新篇章
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党组书记、局长
岳 峰
城市更新不仅是推动城市空间重构、功能优化的重要抓手,更是实现城市转型发展、助力区域支点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路径。对标其他城区的先进工作经验,结合中央、省市区关于城市更新的工作要求,以及我区推动“四个转型”,加快建设“三个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目标,谈几点心得体会。
从“单点改造”向“全域赋能”转变
各地的实践证明,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而是对城市功能的系统性重塑。我们要借鉴其他城区 “片区统筹” 经验,把城市当作有机生命体,一是以硚口区城市更新总体规划为根本,编制并报批汉西古田商贸片、崇仁健康生活片、汉正街中央服务区片、环同济健康城片、汉水生活片、汉江湾北片6大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推动土地、产业等要素协同更新。二是局部零星危旧房改造带动片区更新。将零星危旧房改造与周边区域的整体规划相结合,推动片区功能优化和业态升级。及时发现零星危旧房并通过加固、改建、原址重建等方式进行改造,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优秀历史建筑、危旧厂房等的改造。三是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创新“收调供”模式有效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谋划地段好、品质优的地块,引入企业总部拿地开发,带动片区发展提升。
从“硬件提升”向“优化供需” 转变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紧紧围绕“企稳、去化、增收”方针,一是加力政策端,紧密结合硚口实际审慎研究,择机出台新一轮的房地产促进政策。二是激活需求端,聚焦改善性需求置换堵点,创新丰富以房换房模式,扩大以房换房房源,优化国企平台融资模式,深入推进征拆房票制,在皮子街项目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三是优化供给端,从“三个打造”实现突破。打造好房子,指导新增项目精准定位客户需求,全面优化提升项目品质,持续推动“好房子”标准产品入市;打造好模式,对存量商品房通过定向团购去化、保租房、市场租赁房转化等加快消化,对增量项目通过链接教育、医疗、商业、文娱等服务资源,加快形成以“向居民提供综合服务来创造现金流”的新型房地产商业模式;打造好服务,指导项目整合周边资源强化服务供给,同时引入高品质物业管理服务,从卖房子向卖服务转变。
从“传统推进”向“精益运营”转变
城市更新行至深水区,要以精细化思维破解实施瓶颈。聚焦成本管控、资金活化、配套完善三大核心环节。一是精控成本提质效。实施压缩周期、压缩成本,联动征收出让的“双压缩双联动”策略,力争“拆迁-出让”无缝衔接,通过土地招商推介会提前对接意向企业,争取“地块成熟即挂牌、摘牌即开工”,加速资金回笼效率。二是广招资本引活水。进一步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创新市场化投融资模式,探索设立城市更新专项基金,推动发行城市更新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拓宽城市更新社会资金参与渠道。三是精准配套强支撑。绘制“三维短板地图”,聚焦管线老化率、道路通达度、服务覆盖半径等关键数据,优先在重点片区实施“配套道路+地下管廊+电力网络”三位一体改造;建立“基础设施等值置换”机制,要求拿地开发企业按比例配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商业综合体等基础服务设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