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省委“建成支点、谱写新篇”战略规划,市委“当好龙头、走在前列”部署要求,硚口全区上下将牢记殷殷嘱托,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择高而立、向上而行,大力推动“四个转型”、加快建设“三个先行示范区”,在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奋勇争先。
硚口发布推出系列报道《“对标争先促转型 以干促上强作风”书记、局长访谈》,专访相关街道、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展现各单位在“支点建设”和“转型闯关”中的担当作为。本期推出的是现代商贸专题访谈报道,专访区商务局、汉正街道、六角亭街道主要负责同志。
问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武汉实践,硚口区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示范区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答
消费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区商务局将紧扣消费热点、市场需求和利好政策,打好促消费活动“组合拳”。
一是文商旅体融合,创造多元消费场景。借势武汉樱花季、汉马赛、小龙虾消费季等IP,加强市区联动,推进汉江湾体育公园、汉口里、园博园等多元场景融合,打造“生态+消费”“赛事+消费”“旅游+消费”等消费新场景。利用恒隆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全力推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提质增效,提升硚口消费环境国际化品质。
二是用好用足政策,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抢抓“国补”政策机遇,指导辖区企业参加汽车、家电、3C数码等湖北省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截止6月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一共核销家电、3C数码等产品近20万台。根据全年不同节日特点,联动商业综合体、重点商贸企业,策划不同主题的促消费活动300余场,发放150万元区级餐饮消费券,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充分释放消费活力。
三是推动业态更新,加快商圈提质升级。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截止目前引进首店和品牌旗舰店300余家。依托航空路打造国际化商圈契机,推进恒隆、K11、香港中心、云尚等一批商业综合体业态更新。推动宗关商圈、古田商圈、宜家商圈提档升级,汉正街省级步行街、汉口里省级特色商业街、K11艺术街区等特色街区建设。
问
区委、区政府提出汉正街要以城市转型带动产业转型和治理转型。汉正街将如何结合实际对标先进全力推动“三个转型”?
答
对标先进的赶超本质仍是发展模式的转型。汉正街道将紧紧围绕目标要求,在推动“三个转型”上做到“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城市微更新,构建文商旅融合新地标。以种蘑菇式微更新,倾力打造汉正老街历史风貌区、汉正街步行街等地标。通过传承特色文化,修复城市肌理、引入新兴业态、提升街区风貌,塑造特色文旅IP,以“滨水文脉+智慧社区”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变空间劣势为场景优势。
二是聚焦新质生产力,激活市场转型新动能。坚持以原创设计为引领,引入数字技术企业,促进跨境直播等业态聚集。大力推动云尚、品牌广场、金正茂、龙腾等市场场景化改造,引入AI、AR等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环境,推动专业市场向数字化综合体转变。通过“汉派设计+数字贸易”将供应链优势转化为定价权优势,提升附加值。
三是聚焦服务提质效,打造扶商稳商暖环境。聚焦渠道、融资、物流等商户痛点难点,依托长江云裳助力产业跨境出海,倡导金融机构推出“汉正商户贷”,支持物流企业探索低空经济专线,降低经营成本。通过“问题导向+联动聚力”,精准解决企业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助推辖区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问
六角亭街道如何在硚口区健全以“两个创新”推动产业转型机制,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先行区中规划发力方向,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
六角亭街道地处武汉百年商脉核心,恒隆、泰合等顶级商业楼宇勾勒城市天际,市一医院、精卫中心等优质医疗资源构筑健康高地,商医双核交织,描绘出现代服务业的升级图谱。
以空间更新拓展商脉主轴。跃进片及扩大片、一医院片、南巷二期、南巷扩大片4个征收拆迁项目顺利完成,电子市场片、南巷三期片等项目蓄势待发,中心城区稀缺空间资源得到充分释放,为拓宽城市商脉主轴,布局新兴消费场景提供“物理承载”。
以转型升级优化商贸集群。重点培育恒隆广场“商贸+金融”产业生态,引入仲量联行等19家总部企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闭环,推动楼宇从“装满”向“做优”转变;推动泰合广场转型发展,打造服装领域区域总部集群,加快形成“设计师工作室+买手店”的时尚产业链;推动民意四路、利济北路大力发展美食经济、夜间经济,承接武商、恒隆等周边大型商圈溢出效应,让高端消费与烟火气息同频共振。
以产业链条激活健康消费。打造全省首家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对接市一医院、泰康人寿等行业领头羊,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有机融合,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形成“养老-疗养-娱乐-生活”完整社区体系,让医疗资源转化为消费增量。
请输入验证码